第2章
晨光熹微,程远山换上沈若兰精心熨烫的长衫,站在铜镜前仔细整理着仪容。镜中的年轻人面容清秀,眉宇间透着几分书卷气,但眼神中却藏着一丝普通教书先生所没有的锐利。
"夫君,快些用早饭吧。"沈若兰端着热气腾腾的清粥走来,"待会儿去见那位要紧人物,可得养足精神。"
程远山坐下喝了口粥,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:"若兰,那方手帕可带好了?"
"早就替夫君收拾妥当了。"沈若兰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,"我想了想,直接送手帕显得太过简单,便用上好丝绸做了个锦盒装着。这样既显得郑重,又能衬托出手帕的精致。"
程远山打开锦盒,里面的手帕端端正正地躺着,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。他不禁感叹妻子的心思之细腻。
"对了。"沈若兰又说道,"我听说近来法国来的丝绸在上海很受欢迎,那些外商公司的大人物尤其喜欢。夫君若是谈到生意上的事,不妨提一提这个。"
程远山惊讶地看着妻子:"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?"
沈若兰浅笑道:"我给那些太太们送绣品的时候,常听她们谈起这些。现在的上海滩,洋货确实很受追捧。"
程远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他突然发现,自己这个看似温婉的妻子,似乎对商场上的事情知道得不少。
用过早饭,程远山带着那只锦盒,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一家名为"醉香楼"的茶馆。这家茶馆位于租界附近,常有商界人士在此谈生意。
刚在二楼雅座坐定,王先生就已经到了。他今天穿着一身西装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举止间带着几分洋派作风。
"程兄弟,来得正好。"王先生笑着说,"沈总监还没到,我先跟你交代几句。这位沈总监是英商怡和洋行的要员,在上海滩很有威望。他为人虽然严肃,但最欣赏年轻人的才学和见识。"
程远山认真地听着,心里已经在盘算该如何表现。没过多久,楼梯处传来脚步声,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走了上来。他穿着考究的西装,但面容却很有东方特色,正是沈总监。
"沈总监。"王先生连忙起身相迎,"这位就是我跟您提到的程远山程先生,现在在清溪书院教书。"
程远山恭敬地行礼:"晚生程远山,见过沈总监。"
沈总监在主位上坐下,仔细打量着程远山:"王先生说你懂洋文,还在研究西方的商业理论?"
"是的。"程远山谦逊地说,"晚生认为,如今的上海正处在中西交汇的关键时期,了解西方的商业之道很有必要。"
沈总监露出感兴趣的神色:"说说看,你都研究了些什么?"
程远山早有准备:"最近我在研究英国人亚当·斯密的《国富论》,尤其对他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很有感触。我觉得这种理论用在丝绸贸易上特别合适。"
"哦?"沈总监的眼睛一亮,"详细说说。"
"就拿丝绸来说。"程远山不慌不忙地说,"从蚕农养蚕、缫丝工人制丝、织工织布,到绣娘刺绣、商人销售,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。如果能把这些环节都组织起来,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,必定能大大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"
他这番话确实说到了沈总监心坜。近来怡和洋行正想在丝绸贸易上有所突破,程远山的想法恰好切中要害。
"程先生果然有见地。"沈总监赞许地说,"不知道你对现在上海的丝绸市场了解多少?"
程远山心中一喜,连忙把从沈若兰那里听来的市场行情都说了出来。尤其提到了法国丝绸最近在上海很受欢迎这件事,更是引起了沈总监的强烈兴趣。
"程先生,这些消息你是从哪里得来的?"沈总监追问道。
程远山想了想,决定实话实说:"这些都是家母和内子告诉我的。她们经常跟一些太太们来往,知道不少市面上的行情。"
"原来如此。"沈总监点点头,"女眷们的消息往往比我们更灵通啊。对了,我听王先生说,令堂人脉很广?"
程远山一愣,随即明白过来王先生是为了帮自己,故意这么说的。他连忙接话:"家母和内子都精通刺绣,经常给一些太太们做绣品,所以认识的人比较多。"
说着,他拿出那个锦盒:"这是内子特意绣的一方手帕,想请沈总监指点。"
沈总监打开锦盒,看到那精美的手帕,眼前一亮:"好绣工!这'福如东海'四个字,绣得有几分王羲之的神韵。令夫人的绣技很不一般啊。"
程远山心中暗喜,感激妻子的用心。沈总监把玩着手帕,若有所思:"程先生,我最近正在考虑一个计划。怡和洋行虽然主营洋货,但我们也想在丝绸贸易上分一杯羹。你刚才说的那些想法很有意思,不如这样,你先写个详细的计划书来看看?"
"这......"程远山有些迟疑,"不知道总监想看哪些方面的内容?"
沈总监想了想:"就从你刚才说的产业链开始吧。包括原料采购、生产流程、销售渠道等等,越详细越好。特别是销售这块,如果能把洋货和咱们的丝绸结合起来,应该很有市场。"
程远山心中大喜:"好,我这就回去准备。不知道总监想什么时候看到计划书?"
"不急。"沈总监笑道,"你好好写,一周后再来找我。"说着,他掏出一张名片递给程远山。
散席之后,程远山几乎是飞奔着回到家中。
"若兰!"他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,"多亏了你的手帕!沈总监很喜欢,还说要看我的计划书!"
沈若兰正在绣架前忙活,闻言放下手中的活计:"那就太好了。夫君准备怎么写这个计划书?"
程远山坐下来,把今天的谈话仔细说了一遍。沈若兰认真听着,时不时点点头。
"夫君。"等程远山说完,沈若兰开口道,"我倒是有个建议。既然沈总监对丝绸市场感兴趣,不如让我帮你收集一些具体的信息。我明天正好要去给几位太太送绣品,可以顺便打听打听她们对洋绸和本地丝绸的看法。"
程远山眼睛一亮:"这个主意好!若兰,还是你想得周到。"
沈若兰莞尔一笑:"夫君只管写你的计划书。这些市面上的消息,就交给我来打听。"
看着妻子温婉的笑容,程远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他忽然觉得,自己真是太幸运了,有这样一个既温柔又聪慧的妻子。
然而他没有注意到,当他转身去书房准备计划书的时候,沈若兰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意。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绣品,嘴角露出一抹若有似无的笑容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程远山废寝忘食地写着计划书,而沈若兰则在外面四处打探消息。每天晚上,夫妻俩都要坐在一起讨论很久。沈若兰会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程远山,而程远山则会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商量。
"夫君。"这天晚上,沈若兰一边沏茶一边说道,"我今天从周太太那里听说,法国人最近在苏州开了个丝绸作坊,专门生产混合东西方风格的绸缎。这个消息对你的计划书也许有用。"
程远山提笔记下:"这确实很重要。看来洋人也看中了咱们的丝绸市场。"
沈若兰又说:"我还听说,有些太太们觉得纯洋式的图案太过张扬,反而更喜欢中西结合的款式。夫君在写到产品定位的时候,可以考虑这一点。"
程远山连连点头:"若兰,你收集的这些消息太有用了。怪不得沈总监说,女眷们的消息比他们更灵通。"
沈若兰抿嘴一笑:"这也是托了绣活的福。那些太太们一边看绣品,一边就会说起这些事。"
正说着,外面传来敲门声。程远山开门一看,是个挑着担子的小贩,手里还拿着一封信。
"请问是程远山程先生家吗?"小贩问道,"这是沈总监让我送来的信。"
程远山接过信,打开一看,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:"沈总监说,他已经跟洋行的上司谈过了。只要我的计划书写得好,他们愿意投资五千大洋!"
"五千大洋!"沈若兰也惊讶地睁大眼睛。这个数字,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。
程远山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:"若兰,这可是天大的机会啊!我一定要把计划书写好!"
沈若兰看着丈夫兴奋的样子,轻声说道:"夫君,这确实是个好机会。不过,计划书写得再好,最后还是要看实际操作。你得想清楚,拿到这笔钱之后该怎么用。"
程远山停下脚步,若有所思:"你说得对。就算有了钱,如果找不到好的货源,找不到可靠的工人,这生意也是做不成的。"
"这些我倒是可以帮忙。"沈若兰说,"我认识几个绣娘,手艺都不错。还有周太太介绍的那个苏州织庄的老板,据说在业内很有信誉。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合作对象。"
程远山看着妻子,忽然发现她比自己想象的要精明能干得多。这些年来,她不声不响地积累了这么多人脉和资源,却从未向自己炫耀过。
"若兰。"程远山郑重地说,"等这笔生意做成了,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。"
沈若兰温柔地笑了:"我相信夫君一定能成功。不过,这计划书可得好好写。毕竟,这是我们的第一桶金。"
夜色渐深,绣房里的灯火依然明亮。程远山伏案写着计划书,而沈若兰则在一旁安静地绣着她的绣品。屋外,上海的夜空下,无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忙碌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