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频 玄幻修真 涅火金莲

第3章

涅火金莲 高山樵夫 2274 2024-12-19 09:15

  战后的播州,满目疮痍,当地撩人部落依旧沿袭着世代刀耕火种旧习,他们辛勤劳作,收获的粮食却寥寥无几,播州居民食不果腹。杨端深知,欲使播州长治久安,必须引进中原先进农耕,解决播州百姓的民生问题。

  这天,杨端站在高鹞山山顶,他迷茫地望着远方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转身对身旁家仆杨远道:“杨远,如今播州战事已平,但百姓依然贫苦,民不聊生,如此下去,如何根治长远?我等若能引进中原农耕技术,救百姓于水火,让播州当地百姓富足,必能使百姓民心归依,播州方能长治久安。”

  杨远道:“将军所言甚是,只是这播州乃偏壤之地,谁又愿意来播州之贫瘠凄苦之地吃苦呢?农耕技术若不亲自示范,单凭口头和书本传授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。如今要找寻有本事的农学家真是难上加难啊?”。

  杨端道:“人贵在诚,心诚则灵,只要我们许以重金,诚心相请,或许有那些怀抱济世远志者愿来播州,传播农耕技术也未为可知”。

  “那以只有如此,但愿上苍佑我播州,寻来贤才,助我播州”。杨远怅然道。

  杨端回到家中,闭门数日,良思苦久,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:决定不惜重金从中原聘请农师和掌渠前来播州,兴修水利,传播农耕。

  又过了些日子,杨端亲点了数支求贤队伍前往中原,寻访农学和掌渠贤才。队伍出发之日,杨端亲自送至城外,再三叮嘱:“诸位此次前往中原,必须遍访当地民贤,寻找著名农师和掌渠贤才,诚邀其前来播州执掌农正和掌渠,诸位此去须谦虚谨慎,万不可疏忽大意,这关系我播州千秋基业之大事”。说罢,杨端向寻贤队伍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  各支寻贤队伍深感责任重大,他们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在何方,求贤的道路是否平坦如愿,杨远回头向将军深深地鞠了一躬,并跪拜于地,道:“将军,老奴此去,不知何时能归,还的望将军保重身体,等待我等好消息。”说罢,杨远再次深鞠一躬,他也不知此行是否能如愿寻得贤才,但他不想辜负将军的期望。他翻身上马,赶上寻贤队伍,奔向远方。

  寻贤队伍走遍了中原和江南各地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多日寻访,寻贤队伍终于在江西寻得农师黄启达,另一路则在陕南商洛寻得掌渠贤才李龙佑。

  得到寻贤队伍送回来的消息,杨端亲笔手书一封,专人送达黄启达和李龙佑二位贤达住地,表达真诚邀请之意,希望二位贤达能来播州,拯救民生之疾苦。信上曰:“端奉皇命镇守播州,如今百废待兴,民生辛苦,端深知二位贤才能达济天下,望能达济苍生,不惜赐教,解播州百姓于水火,端自当以重金酬谢,望二位看在杨端赤诚求贤之薄面,将中原农耕技术和兴修水利之法传授于播州百姓,造福民生。端自叩头以谢!”

  信中言辞肯切,然黄启达、李龙佑二人却有些疑虑:“播州地处偏远,多为夷民,不知是否能接受中原之农耕技术尚未可知?况播州偏夷,物资不丰,举家前去,甚为辛劳,并婉言谢绝”

  得使者回信,杨端并向家中交待了事宜,决定亲自前往两地拜访,以示诚心。

  次日,杨端辞别家人,备了厚礼,只带了少许随从,前往江西和陕西。

  在江西吉安,杨端拜见了农学世家黄启达。

  杨端向黄启达拜谢曰:“端自不才,不能救播州民生于水火,故不远千里前来向先生求教,知启达先生大才,望能顾念苍生,救民于水火,不惜赐教,端自当感恩不见”。

  杨端先前为会稽太守,素有贤名。黄启达见杨端亲自前来拜见,深感惭愧,感其诚,遂愿往,道:“将军不辞辛苦,千里来求,救民于水火,顾能见将军爱惜民生之心,我若推辞,将有何颜面见于家乡父老,启达定不辜负将军所望,将中原之农耕技术传播出去,这也是我份内之事,此乃大功德一件,我等愿随将军前往播州偏夷,以传播中原之农耕文化。”

  得黄启达许可,杨端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商洛,拜见了李龙佑,亦言辞肯切,加之有黄启达同往,亦规劝之。

  李龙佑沉思片刻,亦感其诚,点头答应:“既如此,那我就随黄兄一起,与将军到播州走这一遭。”杨端稽首拜谢。三人欣然同往播州。此处不表。

  杨端携了黄启达、李龙佑二人长途跋涉来到播州。早有播州官员和撩人部落首领罗太汪出城迎接。

  杨端向二人一一作了引见,并再次上前向二人拱手行礼曰:“久仰二位先生大名,今日得二位相助,实乃播州百姓之幸。”

  黄启达回礼道:“将军客气了,我二人既受将军之邀,定当竭尽全力。”

  李龙佑也道:“只是不知这播州之地的水土和农田情况,还需先做一番考察才是。”

  罗太汪在一旁说道:“二位先生尽管放心,我等将随将军治下和撩人部落全力配合。”

  杨端携二人进入城来,一路上,黄启达和李龙佑见播州百姓虽然衣着寒碜,却也朴素友善,甚为欣慰,只是那荒野田土,仍为刀耕火种,甚为荒凉,心中难免显得沧桑,更感杨端之不易和爱民之心,责任感和使命感倍增。

  到了住所,杨端亲自安排宴席为二人接风洗尘。宴席上,杨端详细介绍了播州情况:“二位先生,播州虽土地广袤,原野千里,但多为山地,如今百姓耕种方式落后,粮食产量极低。这水利设施更是几乎没有,每逢旱涝,百姓苦不堪言,今日得二位先生相助,端代播州父老,向二位先生深表谢意。”说罢,又再次深鞠一躬。

  黄启达慌忙答礼,道:“将军不辞万里奔波,求贤若渴,足见将军爱民之心,承蒙将军厚顾,启达将以死报国,以报将军厚遇之恩,请将军放心,我自来播州,定当与播州父老先查看土壤和水源情况,制定合适农耕之法,以报播州父老之盛情。”

  李龙佑也道:“将军厚恩,龙佑亦当肝胆涂地,以报将军之厚遇,救播州军民于水火,报播州父老之盛情。只是这水利工程,我需得勘察地形,寻找合适水源,开沟布渠,规划修建。”

  杨端携播州众官员及罗太汪道:“承蒙二位先生不弃,端率播州军民、父老,愿随二位先生调遣”

  李龙佑、黄启达二人就此谢过,大家又畅饮了一番,直到深夜方才散去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