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频 玄幻修真 被老朱流放岭南,我起兵伐明!

第2章

  在打天下的漫长征途中,朱元璋深谙“得士者得天下”的道理,对知识分子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

  他慧眼识珠,善于招揽并委以重任那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,这一策略无疑成为了他最终成功的关键砝码之一。

  建国前夕,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总是毕恭毕敬,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尊重。

  然而,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,稳固江山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,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显著的转变。

  昔日的热情与尊重似乎被权力的威严所取代,知识分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变化。

  一日,捷报如飞鸽传书般抵达南京城,元帝那曾经不可一世的身影,如今已如丧家之犬般北逃,而那象征着元朝威严的皇子买的里八剌,竟也被俘虏至此,成了新朝胜利的见证。

  那一日,阳光似乎比往常更加明媚,照耀着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连天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喜讯欢呼。

  街道上,人们三五成群,议论纷纷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。

  就在这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,只见一名信使骑着快马,风尘仆仆地冲进城中,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封的捷报,仿佛怀揣着整个天下的喜讯。

  他直奔皇宫而去,沿途的百姓纷纷投来好奇与期待的目光。

  “快看啊!是捷报!元帝跑了,买的里八剌也被抓来了!”消息不胫而走,迅速在人群中传开,如同一股暖流,瞬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。

  在皇宫内,朱元璋正与众位将领商议军情,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喧哗声,眉头不禁微微一皱。这时,一名侍卫匆匆进来,单膝跪地,高声禀报:“启禀圣上,飞鸽传书,元顺帝已北逃,皇子买的里八剌已被我军俘虏,现正押解回京途中!”

  朱元璋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,但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沉稳。

  他站起身,缓缓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天际线,沉声道:“好!此乃天助我也!传令下去,全城欢庆三日,以贺此大捷!”

 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南京城,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,敲锣打鼓,燃放烟花爆竹,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。

  刘基也被这喜庆的氛围所感染,他走出书房,来到院中,只见一群群身着节日盛装的百姓,正兴高采烈地庆祝着。

  “刘大人,您也出来看热闹啊?”一位熟识的官员走过来,笑着跟刘基打招呼。

  刘基微微一笑,点头回应:“是啊,这等喜事,怎能错过?元顺帝北逃,买的里八剌被俘,实乃我大明之福啊!”

  “说得是啊!”官员感慨道,“想当年,元朝何等威风,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,真是世事无常啊!”

  刘基闻言,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随着元朝的覆灭,自己作为曾在元朝任职的官员,其身份地位也变得更加微妙。

  但他很快便将这些杂念抛诸脑后,毕竟,眼前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于是,他拉着那位官员的手,笑道:“走,咱们也去凑凑热闹,让这喜庆的氛围再浓烈一些吧!”说着,两人便一同融入了欢庆的人群之中,共同见证着这个新时代的到来。

  ………

  这消息一出,整个南京城沸腾了,尤其是那些跟随朱元璋一路走来的开国元勋们,更是喜不自胜,仿佛看到了多年奋斗的果实终于挂满枝头。

  刘基也不例外,他那张平日里总是沉思的脸庞,此刻也难得地绽放出了笑容。他拉着身旁的汤和,兴奋地说:“汤兄,你看到了吗?这一天终于到来了!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!”

  汤和拍了拍刘基的肩膀,笑道:“是啊,伯温兄,你的智谋功不可没,这天下,有你一份功劳!”

  受到这份喜悦的鼓舞,刘基决定要用自己的笔,记录下这一刻的辉煌。

  他回到自己的书房,文思如泉涌,笔尖在纸上跳跃,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喜悦与自豪。

  他写道:“自元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而我主朱元璋,以仁德之师,横扫六合,今日皇子被擒,实乃天意也……”

  然而,正当刘基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时,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一名侍从匆匆进来,手中拿着一道刚刚颁布的诏书,神色凝重地说:“刘大人,这是皇上刚下的旨意,请您过目。”

  刘基接过诏书,只见上面赫然写着:“因命礼部榜示:凡北方捷至,尝仕元者不许称贺。”这短短的一句话,如同晴天霹雳,让刘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他抬头望向侍从,声音微微颤抖地问:“这是何意?为何如此?”

  侍从低头不语,只是轻轻摇了摇头。刘基心中五味杂陈,这是朱元璋对他过去身份的忌讳。他苦笑一声,将手中的祝捷文章缓缓放下,自言自语道:“罢了,罢了,这文章,怕是再也送不出去了。”

  那一刻,刘基仿佛看到了自己与朱元璋之间,因为这道诏书而悄然裂开的一道缝隙。

  无论自己如何努力,都无法抹去那段在元朝任职的过去。

  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,或许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
 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  在那日黄昏,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洒在南京城,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。

  东阁侧室内,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屏风之后,手中把玩着一串精致的玉珠,眼神深邃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国家大事,又似乎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。

  这时,门外传来一阵沉稳而略显沉重的脚步声,每一步都踏得实实在在,如同那人的性格一般,不卑不亢。

  朱元璋微微抬眉,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冷淡:“谁?”

  屏风之外,危素停下了脚步,他身穿一袭朴素的官服,虽已年过半百,但精神矍铄,眼中闪烁着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畏。他恭敬地答道:“回禀皇上,老臣危素。”那声音里,既有对过去的自豪,也有对现状的谦卑。

  然而,朱元璋听后,眉头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。

  他放下手中的玉珠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,那笑容中既有对危素过往忠义的认可,又夹杂着一丝不易言说的情绪。

  想当初这个人还要为大元投井自杀呢!

  为了笼络大元之中如刘伯温这样的人心,他朱元璋将他救下许以高官厚禄。

  如今大明江山已固,他已经没有用了!

  如今看来,这个什么危素倒是有些虚伪了,当初他若是执意自杀,自己也拦不住啊!

  或者说怎么自己优待他就不自杀了呢?

  他故意提高了几分音量,带着几分戏谑和讽刺:“哦?我只道是文天祥来了呢!”

  想当初文天祥都被元朝开出来丞相职位还不是一样拒绝了。

  你危素怎么就半推半就接受了呢?我都没有开到丞相职位呢。

  这句话一出,屏风外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。危素闻言,心头不禁一紧文天祥在民间乃至士人阶层中的崇高地位,那是忠贞不渝、宁死不屈的象征。

  而自己,虽也曾有过投井以表忠贞之举,但终究未能如文天祥那般壮烈。

  如今在朱元璋口中与文天祥相提并论,却是以一种近乎嘲讽的方式,这让他不禁感到一阵寒意。

  但危素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,他很快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或不满。

  他深吸一口气,再次躬身行礼,声音更加坚定而诚恳:“皇上言重了,老臣愧不敢当。文天祥大人乃千古忠臣之典范,老臣虽愚钝,但亦愿效仿其忠贞之心,为皇上、为大明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
  朱元璋闻言,沉默片刻,似乎在审视着危素的表情,又似乎在衡量着他话中的真意。

  最终,他轻轻一笑:“呵呵....................”

  当初千金买马骨,现在倒是嫌贵了。

  笑罢,朱元璋挥了挥手,示意危素可以退下了。

  危素浑身寒意缓缓退下·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页